“我不管干什么,不干则已,干就要干出成绩。昔日当兵时,我忠于职守,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,两次获得部队嘉奖;转业到油田后,我勤恳敬业,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;退休后,我当上居民管理站第十三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,诚心为大家服务。”9月5日,谈及自己的石油人生经历,家住中原油田第八社区的王春军老人激动地说,一直以来,组织给了他很多荣誉,他会把荣誉当作激励,在有生之年,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就会义无反顾地为大家服务。
热血男儿成为优秀通信兵
1945年8月,王春军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的一个贫农家里。他自幼很受父母疼爱,在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父母仍省吃俭用让他上学。懂事好学的他,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,196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获嘉县高中。那年,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练兵比武。当时,国家动员有志青年参军保卫祖国,热血男儿王春军积极响应号召,毅然报名参军。经过政审和体检,他于1964年8月成为8300部队的一名通信兵。
在部队经过3个月的基本功训练,他被分配到通信营架设连。连指导员看他是正在读书的学生,就把他留在连里当通信员。他十分勤快,事事做得到位,上传下达干净利落,因此很受连里领导的喜爱,与他们建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。王春军说,如今,现已成为少将的原连指导员,还经常打电话问候他,并专门到濮阳看望他。
那时,一名连领导看他是个好苗子,便格外关心他、锻炼他、考验他,让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茁长成长。得知他胆子不大,连里便专门安排他晚上去距离连部较远的一个山沟里取“信”。对于夜里单独执行取“信”任务,他十分害怕。他越是害怕紧张,越找不到取“信”的地方,往往完成任务要用很长时间。经过几次锻炼后,他不再胆怯,根据组织交代的任务,能在夜里很快将压在坟上的“信”顺利取回来。
5年后,连领导为更好地锻炼他,让他去架线班当班长。为保持通信线路畅通,不管白天晚上,敬职敬业的他只要接到维修线路的任务,都带着战士去排除。部队为检验他们维修线路的技术,还故意设置故障,让他们去排除。接到任务后,他们要带上10多公斤的线盘、脚蹬、铁锹等工具,顺着线路去排查,一段一段地找下去,直到排除为止。排除故障是有时间限制的,时间过长会受到领导批评。为了节省时间,他们爬线杆时,都是徒手往上爬。那时的通信线路,是用木杆架设的,为防止木杆腐蚀,都刷了沥青。夏天爬上木杆检修线路,沥青粘到身上,又疼又痒,有时还会脱一层皮。尽管条件艰苦,但战士没有叫苦喊冤的,都是争着爬线杆去处理线路上的故障。
转业油田刻苦学习排除仪器各种故障
1970年,为响应支援三线建设,王春军所在的部队成整建制转业到江汉油田。当时,江汉油田处于勘探开发时期,特别缺乏技术人员。他们刚到油田一个多月,组织上就要抽出300名党员到江汉石油学校进修。王春军被抽去参加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,主要学习物探专业所使用的各种仪器。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,很是刻苦,迅速掌握了仪器的原理性能、操作规程等,并积极实践,排除仪器出现的各种故障。
进修结束后,他被分配到江汉油田地调指挥部,在江汉油田进行勘探,找油找气。江汉油田当时公路少,水田多,车辆不易开,他们不得不用人工费力推钻杆。按说,王春军是仪器操作工,不用下车推钻杆;但热心的他看到工友很辛苦,在不操作仪器时,便主动下车与职工一起推钻杆,需要使用仪器时,他再赶到车上操作仪器。
1972年,胜利油田急需物探工作人员,王春军又随江汉油田地调指挥部一大队参加胜利油田会战。在胜利油田,他们除了进行勘探外,还担负着给钻井队提供井位的任务。每确定一个井位,他都十分认真细心,仔细观察仪器上的显示,分析地下构造,看有无藏油的因素。很多仪器操作工只会操作仪器,不会解释分析图纸,多才多艺的王春军则是多面手,他白天操作仪器,晚上挑灯夜战分析图纸。经他定出的井位,都有很好的油气出现。为不耽误勘探,收工后他总要对仪器进行保养,让仪器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,从没有因仪器出现故障而影响勘探。
参加中原油田会战 严格把关仪器仪表验收
1978年10月,王春军和38名地调人员参加中原油田会战。会战指挥部的领导看他学的是仪器,而供应处一直没有懂仪器仪表的人,就把他留到了供应处,负责会战时所需的各种仪器仪表和电料。仪器仪表是精密物品,稍有不慎就会给油田带来损失。因而,每当有仪器仪表运来,王春军都要一件件不厌其烦地打开包装箱,再逐一认真查看其表面上有无损坏,对已破损的物品给予退回。若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能使用或规格不符的仪器仪表,他就坚决退回,尽最大努力减少油田损失。会战时期需要使用大量仪器仪表等,有时一天就有上千份发料单。对此,他白天仔细核对料单,按料单发料,双方签字确认,确保发料无误。白天没时间对新进仪器仪表进行验收,他就常常晚上加班至凌晨,待一一验收后放到货架上,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。
奉献余晖为民服务
2004年,王春军光荣退休了。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了大半辈子,他准备轻轻松松地过退休后的清闲日子。谁知,不到半个月,他所居住的第八社区居民管理站站长、书记找上门来,想让他担任第八社区胜利居民管理站第十三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。他听后,打消了过清闲日子的想法,表示愿意当支部书记,继续发挥余热。
自从当上支部书记后,他经常与支委一起,研究支部的工作,根据老同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,安排老同志的学习和活动。他按时召开党员会,定期过组织生活,坚持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让老同志积极向上、与时俱进。为方便老党员学习活动,他腾出房间,建起党员家庭学习活动点,满足老同志学习娱乐的需求。由于他积极组织老党员学习、开展活动,把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,因此他所在的党支部被第八社区党委授予“先进离退休党支部”称号,他本人年年被社区党委评为“优秀共产党”,并连续3年被局离退休管理中心授予“十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”称号。
王春军十几年如一日,坚持打扫小区的公共乒乓球室。他每天早早到乒乓球室把屋子打扫干净,待老同志来打球了,他再回家吃早饭。老同志每天在干净的乒乓球室打球,感到心情很舒畅。起初,一些老同志以为是居民管理站聘请他打扫的,当得知其是义务打扫时,大家都很感动。王春军还经常到小区各个活动室里转转,发现桌椅有松动的,就从家里拿来工具进行固定。善良的他知道小区里哪位老同志身体不好了,也总会前去安慰。小区里的周师傅患病多年,出门困难,王春军得知后经常去他家里,送报纸和学习资料,并把油田、社区里发生的事讲一讲,让他不再寂寞。每次他到周师傅家,周师傅都很高兴。由于他热心为小区老同志服务,老同志家里发生什么事都愿意给他讲,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帮忙。他的热心受到老同志的一致好评。